日本实施“休克疗法”:福兮祸兮
2013/5/1 来源:理财周刊4月4日,在日本央行——日本银行举行的货币政策会议上,与会的9名货币政策委员几乎一致同意该行行长黑田东彦提出的量化宽松政策(仅有1人对物价上涨目标的表述提出异议)。日本前所未有的这一量化宽松政策一经披露,便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国内外引发轩然大波。
市场对此并不感到意外。因为黑田在上任前就因一再抨击日本央行原先所执行的政策而深受安倍首相赏识,因此他被安倍视为替换前行长白川芳明的不二人选,尽管在野党强烈反对这一人事安排。此前白川芳明一直以“央行的独立性”为由,拒绝配合安倍出台新的货币政策,安倍于是便一再以修改《日本银行法》相威胁。日本央行的这一“黑白颠倒”人事安排,消除了安倍的一大障碍。黑田上任后立马表示:今后将不再下“毛毛雨”而将来一场“倾盆大雨”,以此来全力配合安倍推行的新经济政策,其着力点在于扩大货币供应量。
就在一个月前的货币政策会议上,虽然一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提出了力度要小得多的增加货币供应量方案,却遭到其他8人的一致反对。如今日本央行易主后变化幅度如此之大,实在使人深感诧异:从此前彻底否定增加货币供应量到全票通过前所未有的量化宽松政策!而此时黑田走马上任不过才短短的两周时间。其实除了黑田以外其他8名与会者是否从内心赞成这一政策,显然是令人置疑的,他们只是为了向市场发出一个信号而已,即央行决策层没有分歧,否则央行难免再度成为众矢之的。
由于安倍在后面撑腰,黑田无疑显得底气十足。他对此次出台的新政策充满信心:“我管不了以前的事,这次我们采取了所有必要的措施,仅此而已。”黑田走马上任后的动作力度之大,仍使分析家们深感意外,因为此前日本央行一直被视为全球“最谨慎的央行”。正如黑田东彦在此后的记者会上所表明的:此次的量化宽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与以往都不可相提并论。过去都是零敲碎打,但事实证明小打小闹是无济于事的。这次是毕其功于一役,整合所有的货币政策,多管齐下,一步到位,将不再重复以往的屡战屡败局面。
日本经济低迷不振已持续20年以上,而近15年来通货紧缩就更像紧箍咒一般缠住日本,挥之不去,使得历届日本政府振兴经济的努力屡屡失败。多年来日本银行虽然也多次出台量化宽松政策,欲以此来推动经济增长,但却根本不见效。在白川担任央行行长期间。日本央行也专门设立了购买资产的基金,想通过大量买进国债来压低长期利率,从而为企业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但由于日本的人口已开始趋于减少,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并非那么旺盛,所以虽然屡一再放松银根,却始终无法摆脱通货紧缩的羁绊。看来这次黑田是铁了心,要用猛药来治理这一痼疾,用超常规的手法来确保效果。此次量化宽松的具体内容包括:两年内使物价上涨2%(而此前的目标是今年上涨0.4%,明年为0.9%);用货币发行量取代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作为央行货币市场操作的主体目标;两年内货币发行量翻一番;平均每年增发50万亿日元国债(原先今年的增发额度是20万亿日元,承购的国债期限主要为1—3年,而如今承购国债的期限急剧延长至40年,平均为7年),这样两年内国债总额和期限均翻一番;与此同时增加上市企业的的投资信托和不动产投资信托等风险资产的承购量,从原先的5000亿日元猛增为1万亿日元。
截至去年年底,日本消费者手中的现金以及各商业银行存在央行的活期存款合计为138万亿日元。根据日本银行此番推出的量化宽松政策,到今年年底这一货币量将增至220万亿日元,明年年底更将达到270万亿这一令人惊愕的峰值。过去13年期间日本的货币发行量才增加了一倍,如今短短的两年内就将实现这一目标。同样,央行承购的国债额度也将比此前翻番,达到每月约7万亿日元,明年年底其总额预计将达到190万亿日元,而去年年底这一数据仅为89万亿日元。
日本央行从1999年开始实施零利率政策,由于该政策未能实现预定目标,2001年3月又转而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向市场投放了35万亿日元,以便使市场保持足够的货币量。此后由于经济形势稍稍出现了改善的迹象,于是量化宽松政策随即退出。此举马上使得经济形势急转直下,2010年10月不得不再度恢复零利率政策,重新增加货币投放量。以2001年1月的货币流通量为100的话,截至今年3月,日本的货币流通量只有208,而同一时期欧元区的货币流通量已是292,美国(今年2月)则更是达到了483!
去年年底安倍晋三重返首相宝座,他要改变此前几任首相都席不暇暖的窘况,拉高支持率,当务之急就必须重振积重难返的日本经济,由此树立日本国民对未来的信心。他对白川芳明软磨硬顶,就是不愿积极配合出台配套的放松银根政策非常恼火,任期未满便让其卷铺盖走人,力荐其属意的黑田东彦接手。而黑田果然一亮相就出手不凡,引发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
日本央行此举的目的,是通过加大国债发行量,压低国债利率。此前日本央行也曾经频频出台综合性的量化宽松政策,但那时主要是在利率上做文章,意图通过调整利率,调节市场的货币流通量。白川担任行长期间之所以拒绝增加货币供应量,是担心此举将导致增发的货币流向国债,央行无节制地买进国债,显然会增加国债暴跌的风险。由于目前日本的银行几乎已是零利率,根本没有调整的政策空间。在黑田看来,只要央行自主买进国债,国债利率就不至于急剧攀升,所以黑田的着眼点便是扩大货币供应量。国债的利率是货币市场的标杆,对其他贷款利率具有明显的引领作用,日本央行希望此举能拉动企业的设备投资和楼市。此前银行因担心贷款无法收回造成坏账,所以不愿向企业提供贷款,手里有钱就去买国债。如今国债的发行量大增,银行再买进国债风险就要增加,黑田想以此迫使银行将多余的资金贷出去。而企业只有在资金宽松的情况下,才可望搞活企业,使宏观经济出现活力。与此同时,通过释放明显的物价上涨信号,让企业和消费者都预期包括地价在内的物价将会走高,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驱使下,推动设备投资和楼市趋旺。在黑田看来,只有设法让企业争相加快设备投资,消费者增加购买住房和汽车等耐用消费品,大量的资金回笼银行,才可望告别通货紧缩。他认为此前央行的政策之所以不能奏效,就是投鼠忌器,畏首畏尾。他这次似乎做好了“下地狱”的思想准备,不给自己留任何退路,背水一战。
尽管黑田对此番出台的政策效应自信满满,但70%的市场分析家却并不看好今后日本的物价上涨能达到预定目标,日本能否由此就走出漫长的通货紧缩隧道,尚有待观察。因为这需要一系列条件的配合,如物价上涨的同时工资是否也会增加?欲真正对出口产业产生推动作用,日元汇率必须贬低至140:1。而行家们的预测是最多下滑至105:1的水平。还有相当一部分行家的看法是100:1已达此轮贬值的极限。至于长期国债的利率,行家们认为近期内有可能继续探底,也许会创下0.2%的新低。对日本央行为无限量发行的国债兜底,行家们也担心此举可能造成国债过度依赖央行,从而使市场功能缺失。另外从时间上看,两年就欲使物价上涨2%有点勉为其难,至少需要三四年。据日本经济研究中心此前召集40名专家对两年后物价水平的预测表明,剔除消费税上涨因素后,2015年第一季度的实际涨幅仅为0.49%,与日本央行2%的目标相去甚远。
甘蔗没有两头甜,任何政策都是有利有弊,日本央行此番的政策同样是一柄双刃剑。此举最令消费者担忧的是:日元贬值后进口物价将趋于上涨,消费者也许就会更捂紧钱包。如果无法拉动消费增长,企业的收益就无法提高,企业员工的收入也就不会增加,这就会出现恶性循环。如果刚刚走出通货紧缩的黑暗隧道,随即又让通货膨胀猛虎归山,消费者势必将产生新的失望感,这将完全抵消日本央行的政策努力。而日本央行内部也有人对此忧心忡忡:央行将纯粹成为一台印钞机。要是将通货膨胀放虎归山,将来势必后患无穷。而且如果如愿以偿实现了物价上涨2%目标的话,那日本央行今后在抛售其持有的国债时就会产生亏损,这无疑将不利于此后的量化宽松政策出台。
这一政策公布伊始,便立即在市场上引发了明显的反响。本来市场预期央行今后每月承购的长期国债为4万亿—5万亿日元,没想到居然是7万亿。这一额度使国债成为当天东京债券市场上的抢手货,由此导致国债价格攀升,而利率明显走低,一度下降至0.425%,前一天还是0.550%。这一利率水平同时也刷新了2003年6月11日创下的0.430%的纪录。从目前全球债券市场的利率水平来看,德国10期国债为1.8%,美国为1.2%,日本则早在1998年就跌破了1.0%大关,而此前全球国债利率的最低纪录是意大利在17世纪上半叶保持的1.125%。由此可见日本已走得多远。目前它并未止步,仍在不断改写纪录。同样,日本的股市也对此做出了明显的反应,当天日经指数上涨了2.2%,盘中一度还达到13000点,再创今年新高。80%的个股出现普涨,当天的交易额也达到3.9万亿日元,比前一天猛增了32%。日元汇率则继续下跌,当天收盘日元对美元汇率为95.6:1,在一周内更是一度逼险破100:1大关,贬至4年来的最低水平,而刺激政策出台前一天还是93.42:1。在市场分析家看来,黑田毕竟担任过财务官,对干预汇率熟门熟路,因此能够立竿见影。
由于当天公布这一政策时已是下午2点,而股市3点就收盘了,所以还未来得及充分消化,第二天的市场反应依然很明显。上午股市一开盘,买单便蜂拥而至,大盘一度上扬了600点,一周内大盘上涨了近10%,达1186点。债券市场也同样充满了对量化宽松的期待,继续呈现价格上涨利率走低的趋势,利率一度下降至0.315%的超低水平。但随即出现了套利抛盘,于是债券价格立即掉头向下,利率也随之攀升至0.620%。由于债券价格波幅过大,东京证交所不得不临时停止债券期货交易,这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首次出现的剧烈波动。在此后的一周时间内,这样的临时停止交易居然出现4次之多,可见市场波动之剧烈,时间持续之长久。由于日本央行大量持有国债,从长期趋势看势必导致国债利率走低。原先通过买国债来保值的保险公司等,因不看好未来国债的保值预期,所以便转而投资外国债券。而国际金融市场充斥日元,又进一步对日元汇率形成压力。截至4月中旬本文截稿时,日本金融市场仍在剧烈波动过程中,这本身就反映出市场尚未适应这股冲击波,仍在不断试探,与日本央行开展博弈。至少在债券交易商看来,波动如此剧烈的国债是很难找到买家的,因为谁也不敢冒如此巨大的风险。
4月10日黑田在接受日本媒体的联合采访时表示,由于本次出台的政策力度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市场的这一系列剧烈波动并使他感到意外,这表明市场在寻求新的平衡点。日本央行在密切关注相关动向。4月12日,黑田应邀在《读卖新闻》国际经济恳谈会上发表演讲,再次强调日本央行有义务、有责任实现2%的物价上涨。今后日本政府将全力创造实际需求,拉动消费和投资,以此带动工资提升和就业增加,这样就可望产生物价上涨,形成良性循环。在演讲后被问及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的原因时,黑田认为是过多的清规戒律束缚了企业的手脚,而创新缺乏资金和政策支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他希望日本央行此举有助于银行将更多的资金贷给企业,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形成全新的生产方式。
从这一波行情中很多金融分析家得出一个结论:日本央行此番力度极大的量化宽松政策,最后很可能出现的就是这样的结局:矫枉过正,过犹不及!尤其不应忘却的沉痛教训是: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央行也是采取了放松银根政策,结果却导致大量货币涌向股市和楼市,从而形成了极为严重的泡沫经济,因此使得日本经济的高歌猛进势头戛然而止,蹉跎至今。殷鉴不远,如今为了一时之需,居然置历史教训于不顾,这样的政策显然是无法令人放心的,也很难避免重蹈覆辙。
另外,欲扭转一个国家的经济走势,仅仅依靠货币政策显然是不够的,日本市场目前关注的是配套的财政政策和经济振兴战略究竟何时出台。因为没有相应的财政政策配合,从中长期来看,日本根本不可能实现重建财政的目标。而欲彻底扭转经济颓势,必须实施积极的增长战略。对安倍内阁来说,这显然属于“远水不解近渴”,眼下根本无暇顾及。在7月参议院选举前,安倍内阁也许会推出经济振兴战略。但目前只能是货币政策的单打独斗。靠单项政策来强行闯关,其效果显然是令人置疑的。所以,此番日本央行的政策出台后,国内外对此议论纷纷,褒贬不一,而为其大声叫好的只有日本政府。安倍当天对此举的评价是:果然不负众望。日本经济财政大臣更是对这一政策亮出了110分的高分。从1998年《日本银行法》修改以来,日本政府与央行的关系如此融洽、双方的配合如此默契是前所未有的。2000年围绕零利率政策的退出问题,日本政府当时向央行施压,要求暂缓退出。但是时任央行行长速水优却硬是不买账,马上宣布退出这一政策。2006年3月由福井俊彦担任行长的日本央行,又因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问题与政府产生了隔阂。此后走马上任的安倍首相由此与央行结下了芥蒂。《朝日新闻》在4月13日和14日进行的民调显示,安倍内阁的支持率已从3月的65%下滑至60%,这对以高支持率为后盾,孤注一掷地推行量化宽松政策的安倍是一个很好的警示。
其实,不仅是反对党,就在自民党内部,包括国会议员在内的一些政要也对该政策可能产生的副作用非常担忧。而去年刚失去政权的民主党则强烈质疑此举有再度诱发泡沫的巨大风险。而日本经济界更关注的是:后续的政策措施会是什么?在该政策出台之际,日本国内约40名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积聚在日本央行的发布大厅,提问最集中的就是这一问题。日本央行的说帖是:可以采用的措施已经全部出台了。而学者们则认为,仅靠此番出台的政策,恐怕还难以实现预定目标。日本经济多年积累的问题,指望通过一锤定音的方式来搞定,显然是对问题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如果市场无法期待今后将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则这次出台的政策效应是无法长期持续的。实际上去年就有这样的例子。当时由于日元汇率急剧攀升至77:1的高水平,严重影响了日本的出口产业。于是日本央行在“情人节”前夕推出了量化宽松政策。财界当时颇受鼓舞。但此后的两个月中日本央行却按兵不动,市场对央行的货币政策再度产生了失望,于是日元汇率又从80:1以上反弹至原先的水平。显而易见,欲通过货币政策手段振兴日本经济,“一锤子买卖”的思路是不靠谱的,必须有一组政策接二连三地推出,才能不断扩大政策效应。例如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时机选择与失业率的下降挂钩等。
在如今的全球化的时代,就算日本的政策效应充分显现,日本经济还会受到世界经济整体走势的影响。如果全球经济走势继续低迷,则完全可能再度出现日元升值和日本股市下跌的局面。对此岂可没有任何预案!黑田东彦的应对方法很简单:完全回避对此政策的风险和副作用的质疑,只是强调目前不必担忧副作用。反正别人相信也好,怀疑也罢,黑田对此坚信不疑,他准备一条黑道走到底,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相比日本政府,经团联会长米仓弘昌的表态就谨慎多了。他虽然也对此表示欢迎,但同时希望日本央行向市场明确释放信号:将致力于健全财政,推动财政结构改革,以便建立可持续的财政结构。日本另一大经济团体商工会议所的主席冈村正也对通过量化宽松来增加财政开支表示担忧,希望日本央行在顶层设计上要慎而又慎。《日本经济新闻》为此发表的社论标题就是:央行的量化宽松应保持弹性并符合货币政策规律。其实,黑田毕竟不是当代的堂·吉诃德,他非常明确这一问题的棘手,所以上任后一直在让其助手与政府保持联系:以消除他能在推动量化宽松政策时的后顾之忧,即日本政府必须为健全财政不遗余力。但日本政府欲健全财政,就必须放宽规制,这又涉及到既得利益问题,这是无法两全的。于是日本政府只能在货币政策上动脑筋。实际上就是让日本央行来为过去的政策失误埋单,收拾烂摊子。就以走出通货紧缩阴影而言,仅有央行的努力而没有政府的全力配合,央行的政策力度就是再大也难以奏效。
虽然力度有所不同,但日本央行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毕竟不是首次,2001年和2006年也分别推出了这一政策,向市场投放的货币量最大为35万亿日元。当时的目的也与目前一样,希望企业和消费者能拥有更充裕的资金,从而增加投资和消费,以此来振兴经济。但两次宽松均未能达到目的。因为无论银行的资金怎样宽松,由于拥有大量的坏账,因此银行不敢轻易放贷,所以资金都集中在银行手中而未能流向市场。其实不仅是银行惜贷,企业也无意贷款。因为使用资金是要付出代价的,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企业贷了款却无法增加营业收入,相反还要支付利息,这无疑会加重企业的负担。目前这样的局面依然如故,尤其是根本无法找到新的增长点。即便资金流增加了,企业也不会去增加设备投资。据今年4月1日公布的日本企业短期观测表明,本年度(4月1日至明年3月31日)大企业的设备投资预计低于去年,由此可见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并未完全恢复。欲让前所未有的超低利率真正发挥作用,首先必须要出台坚定不移的振兴经济政策,由此才可望刺激消费和投资。
在基本面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以为仅靠加大量化宽松力度就能渡过难关,似乎显得有点天真。再说实施量化宽松之后,增发的国债必须有人接盘,其主力无疑仍是日本央行。虽说黑田行长信誓旦旦地表示“绝不去填补财政漏洞”。但今后每月发行的7万亿日元,其70%将由日本央行承购,此举早晚将导致国债价格暴跌和利率的攀升,这一风险该如何规避?如果无法缓解市场的担忧,这样的量化宽松政策能奏效吗?另外,谁能保证充裕的资金只会流向实体经济而不会出现偏离,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不就这么发生的吗?如何防止这一风险难道完全是杞人忧天吗?此外,任何政策在出台后都不可能永久实施下去,也就是还有一个如何适时退出的问题。什么是合适的退出时机,如今根本没有涉及。这能算是一项成熟、慎重的政策吗?
日本央行的超宽松政策,也自然成为随后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的热议话题。尤其在最后一天举行的相关金融政策的讨论中,一个半小时的会议几乎都是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专家们对此频频质询,如能否实现物价上涨2% 的预定目标,一旦该政策退出又会出现怎样的局面?日本居然引发如此热烈的讨论,这是近年来极为罕见的。专家们戏称此举为“黑田直升机”,因为2002年11月时任美联储理事的伯南克曾提出一个极为令人震惊的放松银根方案:用直升机撒钱,因此他被谑称为“直升机伯南克”。如今黑田也“荣幸”地拥有了这一桂冠。虽然在博鳌论坛上国际货币基金总裁拉加德女士对日本央行的这一举动表示欢迎,但质疑的声音显然更强烈。特别是日本原本就债台高筑,如今央行还要毫无节制地加大货币发行力度,这岂非南辕北辙,“助纣为虐”?这么下去日本重建财政根本就无从谈起。至于市场普遍关注的对助长泡沫的担忧,黑田的回应显然是缺乏说服力的。因此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李若谷在博鳌论坛上就明确发出警告:日本央行的举措不仅对拯救日本经济于事无补,而且很可能殃及他国。韩国也在密切关注日元走低的趋势,因为这无疑将对韩国的出口造成不小的压力。三星经济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郑永植就认为,从近期来看,由于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骤然升温,韩元升值因素将被部分抵消。但从长期来看,韩元对日元以及美元都将保持升值势头。
由于美国也在实施量化宽松,所以在4月18—19日于华盛顿举行的20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日本央行的这一举措表面上并未成为众矢之的,但担任本次会议主席的俄罗斯财长西卢阿诺夫却代表与会国表示:会议一致认为要关注日本这一举措的副作用,因为此举显然可能推高新兴国家的币值,降低其竞争力。德国财长更是直言不讳地表态:日本的这一举措只能是权宜之计,更重要的是推动结构改革。
在日本央行的超宽松政策出台后,美国的电视台整天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普遍的看法是此举远远超过了市场的预期,接下来关键的是能否真正推高物价,目前评价这一政策成功与否显然为时过早。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就明确表示反对日元贬值。而始终坚信日本国债将出现价格暴跌的投资家卡伊尔·巴斯则向市场发出了预警:“日本因无法承受债务的重压,早晚将会出现崩盘”。当然,以美联储官员为首的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日本央行此举可能有利于激活日本的金融市场。而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美国和日本相继实施低汇率政策,这不无引发“货币战”之虞。今年2月于莫斯科举行的20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曾明确指出:各国的货币政策必须着眼于搞活本国经济,而不应去操纵汇率。基于这一精神,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基在日本的举措出台后的记者会上便略带含蓄地表示:日本是上述会议声明的签署国,言下之意日本应遵守这一协议。他还明确表示,调整汇率不是欧洲央行的政策目标。他对日本央行的这一政策举措不予置评,连象征性地恭维一番的客套也没有。德国财长朔伊布勒也非常不客气地指出:日本应该是认识到其经济结构改革的必要性的。
美国金融专家们更关注的是日本央行此举将货币市场调节目标转向了货币供应量。从事固定利息投资的美国皮姆科公司老总斩钉截铁地指出:2年内物价上涨2%根本不可能!布朗兄弟公司的高管哈里曼也指出:日本的货币流通盘子已经很大,此次的政策能否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作用,仍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美国商业控股公司的一位行家则发出警告:即便今后日本的物价确实上涨了,但如工薪阶层的收入不能相应增加的话,则反而会加剧通货紧缩,因为消费者显然会更捂紧钱包。哈佛大学的费尔德斯坦教授则认为,日本央行此举有诱发通货膨胀和利率飙升之虞。
4月12日美国财政部向国会提交了半年一度的《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在该报告中罕见地向日本发出了明确的警告,要求对方遵守国际承诺,只能使用国内工具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得推动竞争性货币贬值政策,或是设定汇率目标以达到竞争性目的。报告表明美国将会密切关注日本的货币动向。就美国的本意而言,是非常希望日本经济得以振兴的,因为日本毕竟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长期低迷不振,显然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因此美国政府欢迎日本出台刺激经济的举措。伯南克就明确表示,若日本真能走出通货紧缩,那对全世界而言都是一个好消息,但关键在于日本能否说服国际社会,此举确有这样的功能。即便如此,对由此产生日元汇率急剧走低美国是无法容忍的,因为这会使美国相关产业和部门遭受不正当竞争压力。而日本只能一再解释:这只是该政策出台后出现的副产品,并非政策本身的目标。
《华尔街日报》则根本不看好日本这次出台的刺激政策。因为仅靠这一政策,根本无助于日本走出经济陷阱。只有彻底改变死板的规章制度,下决心推动结构性改革,日本经济才可望起死回生。否则,日本央行大力注资只会加速经济的崩盘。在生产率没有根本提高的背景下,虚高的资产价格必然会出现暴跌,日本的宏观经济也会因此受累。与其增发货币,不如更多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但这会影响到日本财界的既得利益,日本是不会真正迈出这一步的。
在日本央行这次政策问世前夕,许多对冲基金都减持了手中的日本股票,因为日本央行屡屡让市场失望。这次新政策出台后,由于日本央行缺乏具有足以令人信服的解释,仍然未能稳定市场的不安情绪。此前是日本央行自己屡屡抵消量化宽松的效应,这种事情绝不会发生在伯南克身上。如今黑田想通过推出令人震惊的政策来改变人们对日本央行的看法,但这是需要时间的。新政策能否奏效,现在谁说都不算数,时间可以证明一切。
按照日本央行这一政策的思路,只要物价上涨了,市场就会自发地发挥调节作用,吸引更多的资源投入,从而使物价水平再得以平抑。如果日本的资源完全是在国内调配的,这也许可能实现。但目前日本已步入结构性的贸易逆差时代,进口增长的速度明显超过出口。尤其是发生核泄漏事故后,日本的核电站陆续停止运行,这些都要靠进口液化天然气和石油来补充。而国际市场油气价格不断走高的趋势根本不是日本所能控制的。此外诸如铁矿石和粮食等大宗进口商品的行情也在不断看涨,这些外来的涨价因素绝非通过日本自身的努力所能抵消。如今日本是为通货紧缩头痛不已,如果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通货膨胀的日子也绝不好过。如今物价那么低消费者都不肯买东西,物价飙升后消费者反而愿意慷慨解囊?出现那样的局面又该如何应对,这是货币政策的掌门人必须认真考虑的。过去历届日本央行的政策目标,都是竭力防止出现通货膨胀,所以破解通缩的努力始终无法奏效。如今的央行却在有意识地往这一方向引导,这其中的利弊不知黑田是否认真掂量过。显而易见的是:黑田眼下根本管不了这么多。只要今天过得去,哪管它明天洪水滔天,寸草不生!
经过长达20多年的“重病”折磨,日本早已弱不禁风。如今新上任的“主治医生”却开出了相当于“休克疗法”的猛药,这个“羸弱的病夫”能经得住这番折腾吗?日本央行的这一举措究竟是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还是开错药方,导致病入膏肓,也许几个月后就可看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