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English

时评

让钓鱼岛问题回归“原点”

  2012/8/18 来源:解放日报
  中日钓鱼岛争端发生在两国邦交正常化前夕,后来两国领导人达成了“搁置争议”的默契。尽管40年来围绕该问题时常发生摩擦,但并未出现重大波动。然而,民主党鹰派取得政治主导权之后,不仅发生了长时间抓扣中国船长事件,日方当时还明确表示中日之间不存在“搁置争议”的协议,甚至声称两国之间不存在领土问题,因而导致两国围绕该问题的摩擦不断升级。此次,日方放还中国香港保钓人士,显示了野田内阁不想重蹈2010年“撞船事件”的覆辙。但是,钓鱼岛问题并未就此解决,相反,新的局面已经呈现在中日双方、特别是日本朝野面前:登岛貌似“容易”了,但事态却更趋复杂。
  此次,保钓人士之所以能够凭借一条排水量200多吨的渔船冲破日方吨位数倍于自己的12艘巡视船和飞机的围堵,成功抢滩登陆,是因为日方无意在“领海”上拦截保钓船。日方的考虑是,若不能拒保钓船于“领海”之外或将其赶出“领海”,那么,在“领海”内实施抓扣必将发生冲突,可能重现2010年的情形,即日方不得不根据“治安管理法”以妨碍公务罪处理保钓人员。然而,这种处理在2010年导致中方的强烈反弹,最后,日本既丢了面子又丢了里子。相反,如果保钓人士能够成功登岛,日方就可以根据“入管难民法”实施抓扣,然后依照该“法”在48小时内移交“入管局”将其“强制遣返”,这样,既快速甩掉了烫手山芋,又履行了所谓“法律程序”。
   然而,这不意味着今后登岛真的变容易了,更不意味着钓鱼岛问题可以高枕无忧了。自日本鹰派2010年强硬表示中日两国之间不存在领土问题,而后又出台了从“命名”到“购岛”等一系列所谓加强“实效控制”的措施,强烈刺激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如果日方这种强硬态度不改变,今后,至少“登岛”与“遣返”的恶性循环模式还可能复现,结果是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还会时常发酵,甚至愈演愈烈。其实,日本所谓的“不存在领土问题”的主张不过是无视现实的“鸵鸟政策”而已,日方也已经为这种政策付出了代价。日方公开否认两国存在领土问题,进而否认有“搁置争议”的协议,无疑会使中日关系因领土问题而愈趋紧张。
   本来,“搁置争议”默契的形成是中日老一辈领导人之间相互信任的结果,田中角荣和大平正芳都对此表示认可,大平还认为搁置争议是对日方“略微有利的安排”。前外相原田直也表示过:提钓鱼岛问题是不明智的。然而,日本鹰派却不认可上述思路,他们误判国际形势,一有机会就出来挑起事端,得寸进尺,主张实施所谓“实效控制”。然而,鹰派的每一次挑衅都遭到了中方官民的强烈反制,结果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但没有达到否定存在领土问题的目的,而且还使争端不断升级,并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特别是他们否认搁置争议的言行,引起中方的被迫反制,现状被改变。由此可见,日本鹰派实际上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们的挑衅损害了中日关系大局,进而危害东亚国际关系的稳定。笔者认为,“搁置争议”是中日解决钓鱼岛争端的原点,是比较现实的选择,如果日方不愿意回到这个原点,该问题将很难找到更现实的解决办法,结果对双方都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