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义接受香港中通社采访,谈尼泊尔总理“打破惯例”首访中国
刘宗义 来源:香港中通社尼泊尔总理奥利12月2日至5日应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受访学者分析,奥利此行重点应是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奥利希望推行平衡性外交政策,寻求自主性。
资料图:2024年7月15日,在尼泊尔加德满都的总统府,奥利(中)宣誓就职后签署相关文件。新华社图片
据中国外交部介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将会见奥利。两国领导人将就深化中尼传统友谊,拓展双方共建“一带一路”和各领域交流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奥利的随行人员不仅包括外长、总理经济与发展顾问等39名官方成员,还包括48名私营企业代表。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刘宗义2日对香港中通社表示,奥利此次访华,重点应是推进“一带一路”方面的合作。中尼早已签订“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推进中尼经济走廊建设,但尼泊尔政局不稳,政府换届频繁,党派林立,对国内发展问题缺乏共识,加上美国和印度等外国势力干涉,中尼“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多年受阻停滞。奥利希望透过此访推进落实原先达成的项目,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或还想推动互联互通,获得一些经济和技术援助。
刘宗义指出,从会见的层级来看,中方对尼泊尔很重视。料双方会达成共识,推进中尼两国的“一带一路”合作和物流建设,推进产业性合作。此外,中尼边境里孜、樟木等口岸已开通,但尼泊尔境内道路设施差,中方物资难以运入,中方或帮助尼泊尔开展公路修复工程。
印度媒体紧盯奥利是次访华,称其打破传统,成为首位就任后没有选择印度作为外访首站的尼泊尔领导人,担忧印度在南亚的影响力受冲击。
刘宗义分析,奥利与印度关系不佳。在奥利总理第一任期,印度在尼泊尔地震后实行禁运,激起尼泊尔国内反印情绪,随后奥利访华与中国签订加入“一带一路”。在其第三任期,美国与尼泊尔因领土争端爆发冲突。因此,奥利开启第四任期后,并没有收到印度的邀请。
“奥利希望推行平衡性的外交政策,不过度倾向依赖印度,寻求自主性。” 刘宗义直言,印度视南亚地区为势力范围,任何区域内国家及邻国与中国交往,印度都感到焦虑。但南亚国家存在“钟摆效应”,只要印度控制太紧,这些国家就会希望摆脱一些,就会靠近中国。近年孟加拉国、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和尼泊尔都是如此,印度非常紧张。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对南亚国家不感兴趣,很可能推翻拜登提出的“印太经济框架”,不愿给予经济援助,南亚国家会寻找其他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