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宏源接受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采访, 谈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治理
于宏源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今年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各要素彼此依存、相互促进。今年全国生态日的主题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眼下,我国绿色发展正在提速,绿色版图持续扩展,亿万人民共同描绘的美丽中国新画卷徐徐铺展。
△2024年8月14日,航拍初秋雨后的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峨山镇城东村,错落有致的民居与青山河流、田园道路等相映成景,构成一幅秀美的生态画卷。
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
水的命脉在山——全国绝大部分水资源涵养在山区丘陵和高原,同时,山中也承载了大量的动植物资源。7月22日,甘肃省国家公园监测中心技术人员,通过实时传输自然资源综合监测终端,在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片区隆昌河、祁丰等保护站监测到多只雪豹。 打好黄河攻坚战
碧波荡漾展新颜水是一切要素之源,水资源的分配成为各个要素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宁夏三面环沙,是我国沙漠化问题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同时,宁夏是唯一一个全境地处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的省区。当地利用新技术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实现防沙固沙、减少土壤盐碱化。
△2024年7月2日,盛夏时节,黄河宁夏吴忠段滩涂绿意盎然,生机勃发,尽显夏日生态之美。
过去,长江沿岸污水横流,水质持续恶化。近年来,一场场生态保护攻坚战在沿江省市打响——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十年禁渔”……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从南到北,我们从“山水林田湖草沙”七个主题展开生态画卷,这七个元素不是割裂的,而是有机统一体。与过去针对单一目标或单一生态要素开展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不同,近年来,我国在“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这一工程于2022 年12月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产生了积极的国际影响。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共政策与创新所所长、上海市生态经济学会副会长于宏源
Q: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有怎样的优势?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有机的“生命共同体”,从整体性和系统性角度去考察自然生态资源的各个要素,实际上都是相互关联,甚至相互传导。 一体化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不仅是保护和修复,而且提高了生态环境的韧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Q:中国有哪些经验可以与世界分享?
对全球发展中国家都有借鉴意义,因为全球发展中国家也是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 中国探索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环境,实现了生态系统可持续修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有现实意义。 同时,中国全民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中,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是非常强的。
△2024年8月15日,石家庄,民生街小学环保志愿者在磁河木刀沟生态湿地捡拾垃圾。
△2024年8月15日,山东临沂,沂南县依汶镇汶河流域,公安民警和环保志愿者在一起清理河道杂物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