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信:构建亚洲安全体系新机遇
2014年05月19日![](/resouces/cms/cms/img/eye.png)
中国主办的第四次“亚信”峰会是在亚洲安全的一个关键时刻举行的。一方面,美国在亚洲连续发动的两次战争即将全部结束,很可能给亚洲安全留下巨大的隐患,无论是在伊拉克发生的动乱,还是阿富汗在西方联军全面退出后很可能发生的变局,都对亚洲安全保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亚洲又是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重心,“亚信”的成员集中了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新兴大国,这些又构成美国的全球战略“转向”亚洲的重要背景。中国作为“亚信”本轮主席国,针对当前形势,提出“亚洲应以亚洲方式来解决威胁和挑战”的理念,契合了亚洲的需要。
“亚信”理念是基于冷战后亚洲身份的认同。与欧洲不同,冷战结束对亚洲的冲击相对较小,但也应看到,冷战结构在亚洲造成的历史遗留与现实竞争等主要问题也同样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成为亚洲安全进程的重要障碍。亚洲的多元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虽然起到了缓冲的作用,但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素以及地缘政治竞争的深刻影响仍然是亚洲治理的挑战,而后冷战时期形成的美国一超独大体系则为外部势力大力干涉亚洲事务直至发生严重冲突创造了条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40来个基本以基督教文化为主流的盟国在伊斯兰国家阿富汗驻军长达10年以上,并酿成战后延续时间最长的剧烈冲突,不免让人想起冷战刚结束时西方学者提出的“文明冲突”。虽然这并非人类的宿命,但西方如果一味凭借其强势地位,试图将一己之价值或理念强加于他国他地区,直至直接介入他国他地区事务,那么文明也确实有可能冲突。
“亚洲应以亚洲方式来解决威胁和挑战”的理念建立在新安全观的基础上。新安全观将亚洲的安全问题归纳为四个既有区别亦有共性的方面,即共同的、综合性的、合作的与可持续的安全。中国深信依靠十九、二十世纪的强权政治逻辑或单纯的地缘政治竞争思维是找不到解决亚洲安全问题的出路的。当前亚洲的几个次地区都出现了新的安全形势,有些还比较严峻。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出任“亚信”主席国,除了举办好峰会外,如何在后续的进程中进一步倡导和整合亚洲的力量,为构建亚洲安全体系创造条件,将是中国的责任。去年10月在文莱东亚峰会上,中国政府就已经提到中国支持建设亚太地区安全架构,清楚地表明了中国的立场和态度。考虑到东亚峰会是一个开放性的地区架构,因此亦可理解为中国对建设亚洲安全体系也将同样持开放的态度。
此外,就安全论安全,以亚洲当前的现实看来,恐怕前景不一定乐观。为此,从去年开始,中国最高领导人在多个场合阐述了中国的地区战略理念,其代表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以及面向中国西南周边地区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与中巴经济走廊,这些计划有些已在实施之中,大部分尚停留在讨论层面上,但中国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倡议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为这是互惠互利的地区合作,以中国与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为骨干,以经贸合作为主线,辅之以更广阔的人文和民间交流,为“亚洲应以亚洲方式来解决威胁和挑战”理念注入了具有创新意义的动力。而作为其先行的步骤,中国与有关亚洲邻国已经启动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与发展银行”(AIIDB)的进程。可以设想,在“亚信”的发展中,中国所提倡的加强地区合作促进地区稳定将是最重要的议程,也是符合“亚信”建立的宗旨和精神的。
中国的作为固然有出任“亚信”主席国的考量,但将其置于中国对外战略的范畴,事实上去年举行的周边外交工作会议已经传达了中国的亚洲战略信息,其中习近平主席强调的“亲、诚、惠、容”四字方针是对该战略的一个简略但极为概括的描述,也是对“亚信”谋求建设的“相互协调和信任措施”的中国解读。中国与邻国的关系正是“亚信”涵盖的一个重要范畴。时当中国出任“亚信”主席国,应可为中国坚持的睦邻安邻富邻政策提供良好的平台。